常用符号表1
第1章绪论3
1.1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典型飞行试验4
1.2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研究现状分析7
1.2.1飞行试验中发动机控制现状分析8
1.2.2进气道不起动监测及保护控制现状分析9
1.2.3燃烧模态转换控制现状分析14
1.2.4吸气式飞/推系统轨迹优化研究现状分析17
1.3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推力控制问题分析23
1.4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不起动监测与控制问题25
1.4.1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监测25
1.4.2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保护控制26
1.5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转换控制问题27
1.5.1燃烧模态转换特性27
1.5.2燃烧模态转换控制30
1.6冲压发动机飞/推系统设计与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31
1.6.1考虑飞/推系统强耦合特性的最优轨迹问题31
1.6.2复杂热力系统多变量多约束最优控制问题32
1.7小结33
参考文献33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2章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原理42
2.1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流动特点与模态定义42
2.2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热力循环及性能指标43
2.2.1发动机的热力循环过程44
2.2.2发动机的能量转换过程46
2.2.3性能指标47
2.3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49
2.3.1进气道性能参数49
2.3.2进气道典型工作状态50
2.3.3进气道起动/不起动51
2.4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54
2.4.1若干基本概念55
2.4.2燃烧室性能分析方法56
2.5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尾喷管56
2.6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过程的特殊性57
2.6.1强分布参数特性57
2.6.2多模态优化选择58
2.7小结 58
参考文献59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3章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问题分析和控制方案60
3.1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问题分析60
3.1.1推力回路控制问题分析60
3.1.2进气道不起动保护控制问题分析61
3.1.3超温保护控制问题分析62
3.1.4燃烧室贫/富油熄火限制62
3.2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方案63
3.2.1美国X-51A控制方案分析63
3.2.2推力调节/安全保护切换控制方案提出63
3.2.3控制回路组成及分析66
3.3小结69
参考文献69
第4章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模型71
4.1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稳态数学模型71
4.1.1数学模型的维数选择72
4.1.2发动机一维模型73
4.2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模型时间尺度分析77
4.3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被控变量选择79
4.3.1燃烧室最大压比79
4.3.2燃烧室壁面压力积分81
4.4小结82
参考文献83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5章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推力闭环控制方法84
5.1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推力表征84
5.1.1地面直连式试验条件下的推力定义85
5.1.2推力增量与压力积分的定义87
5.1.3基于燃烧室壁面压力积分的推力增量表征87
5.2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推力闭环控制系统设计89
5.2.1控制对象特性分析及建模89
5.2.2控制性能要求分析与控制器设计90
5.3控制系统鲁棒性能分析91
5.3.1增益摄动时的鲁棒性91
5.3.2动态摄动时的鲁棒性92
5.4推力闭环控制地面试验验证92
5.5小结93
参考文献94
第6章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转换及其控制95
6.1燃烧模态转换马赫数的选择准则96
6.1.1宽马赫数范围发动机性能分析96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6.1.2最大推力需求下的燃烧模态转换马赫数选择99
6.1.3最大比冲需求下的燃烧模态转换马赫数选择101
6.2燃烧模态转换边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03
6.2.1燃烧模态转换边界空间描述103
6.2.2模态转换边界影响因素分析104
6.3燃烧模态转换中的突变与滞环问题109
6.4燃烧模态转换过程分析113
6.4.1转换路径的影响114
6.4.2突变特性的影响115
6.4.3滞环特性的影响115
6.5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转换控制118
6.5.1燃烧模态表征与监测118
6.5.2燃烧模态转换控制基本方案119
6.5.3控制方案仿真120
6.6小结125
参考文献125
第7章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监测方法研究127
7.1进气道起动/不起动模式分类数据准备128
7.1.1进气道物理模型128
7.1.2进气道不起动数据组成及分析128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7.2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不起动模式分类130
7.2.1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30
7.2.2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特征选择算法132
7.2.3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进气道起动/不起动特征选择133
7.2.4进气道起动/不起动分类结果及验证分析134
7.2.5分类方法的对比分析135
7.3基于FLD分析的进气道起动/不起动最优分类准则研究136
7.3.1FLD相关的基本知识136
7.3.2进气道起动/不起动最优分类准则139
7.3.3分类准则的物理意义140
7.3.4分类准则中隔离带的作用140
7.4多传感器融合的进气道起动/不起动分类方法研究142
7.4.1概率输出支持向量机142
7.4.2多传感器分组和融合144
7.4.3多传感器融合结果分析145
7.5小结147
参考文献148
第8章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边界及稳定裕度控制150
8.1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边界的无量纲分析150
8.1.1进气道前体压缩压比的无量纲表示151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8.1.2隔离段压比的无量纲表示155
8.1.3进气道压缩压比的无量纲表示158
8.2高超声速进气道稳定裕度控制方法研究161
8.2.1高超声速进气道稳定裕度的表示方法161
8.2.2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控制策略分析162
8.2.3高超声速进气道等裕度增益调度控制164
8.3进气道稳定裕度控制闭环仿真验证171
8.4小结173
参考文献173
第9章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推力调节/进气道保护切换控制175
9.1基于Min规则的发动机推力调节/进气道保护切换控制方法176
9.1.1切换逻辑及切换规则176
9.1.2控制器积分上限参数对切换过程的影响分析177
9.1.3基于Min规则发动机推力调节/进气道保护切换控制地面试验验证181
9.2基于积分重置的发动机推力调节/进气道保护无扰切换控制183
9.2.1切换逻辑及切换规则185
9.2.2切换逻辑半实物仿真及参数给定分析187
9.2.3发动机推力调节/进气道保护切换控制地面试验验证189
9.3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两点燃油分配方案191
9.3.1两点燃油喷射下的发动机特性仿真分析192
9.3.2两点燃油喷射下的发动机地面试验结果分析197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9.3.3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两点燃油分配方案评估198
9.4考虑两点燃油喷射的发动机推力调节/进气道安全保护控制200
9.4.1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特性分析及建模201
9.4.2双回路控制系统设计205
9.4.3控制系统数值仿真验证206
9.4.4控制系统地面试验验证206
9.5小结209
参考文献210
第10章超声速燃烧室释热分布最优控制211
10.1超声速燃烧释热最优控制问题与求解方法212
10.1.1理想超声速燃烧释热最优控制问题214
10.1.2间接法求解释热规律最优控制问题218
10.2扩张型燃烧室的超声速燃烧释热最优控制221
10.3超声速燃烧最优释热规律特性分析224
10.4内型线与释热分布耦合最优控制225
10.5小结237
参考文献237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11章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轨道优化问题239
11.1考虑发动机推进机理的飞/推系统最优轨迹问题240
11.1.1面向轨迹优化控制的飞/推系统建模方法240
11.1.2飞/推系统加速段轨迹最优控制问题的一般形式247
11.2求解轨迹最优控制问题的一般方法250
11.2.1间接法求解轨迹最优控制问题250
11.2.2直接法求解轨迹最优控制问题252
11.2.3间接法与直接法的等效关系254
11.3冲压发动机推进的飞/推系统加速段最小油耗轨迹254
11.4飞/推系统起飞质量对最小油耗轨迹的影响259
11.5飞/推系统性能指标对最优轨迹的影响261
11.5.1最小油耗轨迹与最小时间轨迹261
11.5.2飞/推系统最优轨迹实时效率分析263
11.6飞/推系统发动机性能对最优轨迹的影响265
11.6.1尾喷管喉道可控对最优轨迹的影响265
11.6.2基于超声速燃烧推进的轨迹优化问题266
11.7飞/推系统约束对最优轨迹的影响271
11.7.1超温约束与不起动约束对最优轨迹的影响271
11.7.2等动压约束对最优加速轨迹的影响276
11.8小结279
参考文献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