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天线阵列:传统模式和新兴方法1
1.1天线阵列历史回顾1
1.1.1辐射方向图1
1.1.2模拟天线阵列2
1.1.3数字天线阵列3
1.1.4MIMO系统4
1.1.5混合模拟/数字阵列5
1.2经典MIMO系统8
1.2.1MIMO链路8
1.2.2MIMO网络10
1.3超越经典MIMO模式14
参考文献15
第2章寄生天线阵列:天线展望18
2.1智能天线设计中的壁垒18
2.2天线基本概念20
2.2.1天线作为电路设备20
2.2.2天线作为电磁辐射器23
2.2.3天线阵列及互耦25
2.3通信系统中的天线28
2.3.1无线信道中的天线28
2.3.2MIMO基础知识30
2.4互耦的祝福32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5架起两个不同领域的桥梁35
参考文献37
第3章波束空间MIMO及自由度38
3.1引言38
3.2传统MIMO系统的波束空间域建模40
3.3一种新的单射频波束空间MIMO 架构(BS-MIMO)43
3.3.1系统方程43
3.3.2发射机功能44
3.3.3接收机功能45
3.4寄生天线阵列的天线自由度47
3.4.1用于任意ESPAR 平面布局的Gram-Schmidt 方法48
3.4.2五元圆周ESPAR分析示例49
3.5单射频链路BS-MIMO系统在信道未知条件下的性能评估54
3.5.1设计约束与发射方向图54
3.5.2基于谱效率的性能评估55
3.6自适应基方向图计算与信道确知BS-MIMO系统性
能评估59
3.6.1三维基方向图计算59
3.6.2二维基方向图计算62
3.6.3真实信道条件下的性能评估63
3.7讨论66
附录A:式(3.25)的证明67
参考文献69
第4章发射机技术73
4.1引言73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4.2一大创举:基于心形方向图的单射频MIMO发射75
4.3波束空间域的单射频MIMO发射77
4.3.1三元线性平面寄生天线的波束空间域77
4.3.2基于随机算法的负载估计80
4.4用于单射频MIMO发射的ESPAR负载架构85
4.4.1基于单射频链路和寄生天线切换的空间复用85
4.4.2基于单射频链路和电抗辅助寄生阵元的空间复用88
4.4.3基于单射频链路的发射分集95
4.5小结97
附录A:式(4.8)的证明98
参考文献99
第5章接收机技术101
5.1引言101
5.2基本概念102
5.2.1旋转天线102
5.2.2虚拟旋转天线104
5.2.3方向图调制106
5.2.4信道容量108
5.3频谱混叠111
5.3.1离散时间描述111
5.3.2相邻信道干扰113
5.3.3采样问题114
5.4有源天线与寄生天线之间的比较121
5.5小结124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参考文献124
第6章波束域MIMO寄生
天线阵列的设计与实现126
6.1引言126
6.2BS-MIMO寄生天线阵列设计与实现127
6.2.1概述127
6.2.2寄生天线阵列的高效建模方法127
6.2.3设计方法129
6.2.4可变电抗负载的硬件实现技术131
6.2.5可变负载的设计与测量133
6.2.6天线测量结果137
6.3更为实用的便携化天线设计140
6.4小结143
参考文献143
第7章设想的无线传输验证145
7.1引言145
7.2使用单个射频前端的BS-MIMO146
7.2.1MIMO试验台146
7.2.2发射机147
7.2.3接收机149
7.2.4MIMO发射151
7.2.5MIMO接收153
7.2.6小结154
7.3使用ESPAR天线的认知传输154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7.3.1系统组成155
7.3.2空间叠加场景1155
7.3.3空间叠加场景2159
7.3.4小结160
7.4用于LTE空间叠加的五元寄生天线161
7.4.1寄生天线阵列设计161
7.4.2小结166
7.5讨论167
参考文献167
第8章多有源多无源天线系统及应用169
8.1多端口网络模型170
8.2电抗控制自适应天线系统的MIMO应用172
8.2.1自适应MAMP天线系统说明173
8.2.2自适应负载176
8.2.3仿真结果179
8.3多用户分集系统的波束切换寄生阵列186
8.3.1系统模型188
8.3.2增强型选择合并的天线架构189
8.3.3增强型选择结合天线设计实例和性能评估193
8.4小结200
参考文献201
术语表205
缩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