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现代电子战支援侦察系统为主线,主要介绍了现代电子战支援侦察系统的基本概念、接收机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分析与设计、频率测量方法、常规测向方法、LPI体制雷达信号的检测和识别、脉内调制雷达信号的参数估计,以及阵列误差背景下的高分辨率测向。本书内容较为新颖,系统性强,突出了现代电子战支援侦察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知识,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工程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电子战支援侦察课程教材或参考书,又可帮助电子战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对电子战支援侦察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第1章电子战支援侦察系统的基本知识
1.1电子战支援侦察的定义与面临的信号环境
1.1.1电子战支援侦察的定义
1.1.2电子战支援侦察的信号环境
1.2现代电子战支援侦察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技术特点
第2章电子战支援侦察接收机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分析与设计
2.1电子战支援侦察接收机灵敏度与动态范围
2.1.1电子战支援侦察接收机灵敏度通用计算公式
2.1.2切线灵敏度分析与计算公式
2.1.3工作灵敏度与侦察系统灵敏度
2.1.4电子战支援侦察接收机的发现概率和虚警概率
2.1.5截获概率和截获时间
2.2电子战支援侦察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2.2.1线性动态范围
2.2.2单信号动态范围
2.2.3无虚假动态范围
2.2.4瞬时动态范围
2.2.5接收机动态范围的估算
第3章频率测量方法
3.1概述
3.1.1频率测量的重要性
3.1.2对测频接收机的基本要求
3.1.3测频技术分类
3.2频率搜索接收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3.2.1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
3.2.2射频调谐(RFT)晶体视频接收机
3.3比相法瞬时测频接收机
3.3.1微波鉴相器(相关器)
3.3.2极性量化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3.3多路鉴相器的并行运用
3.3.4对同时到达信号的分析与检测
3.4信道化接收机
3.4.1基本工作原理
3.4.2信道化接收机频率折叠技术
3.4.3信道化接收机几个主要指标的计算
3.5声光接收机
3.5.1声光接收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5.2声光接收机的主要部件
3.6压缩(微扫)接收机
3.6.1脉冲压缩的工作原理
3.6.2压缩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3.7数字接收机
3.7.1A/D技术
3.7.2数字接收机中的采样
3.7.3多速率信号处理
第4章常规测向方法
4.1概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4.1.1测向的目的
4.1.2测向技术的分类
4.1.3对测向系统的基本要求
4.2搜索法测向
4.2.1方位搜索概率分析
4.2.2角度分辨率和测角精度分析
4.2.3相控阵天线搜索
4.3全向振幅单脉冲测向技术
4.3.1基本工作原理
4.3.2幅度比值的计算
4.3.3倾斜角与波束宽度的确定
4.3.4系统误差分析
4.3.5随机误差分析
4.4数字式相位干涉仪测向技术
4.4.1单基线相位干涉仪基本原理
4.4.2多基线解宽频带测向模糊
4.5线性相位多模圆阵测向技术
4.5.1远场方向性分析
4.5.2相位模式圆阵的激励网络的特性
4.5.3多模圆阵的工作原理及巴特勒矩阵的构造
4.5.4线性相位多模圆阵的测向系统
4.5.5阵元方向图对多模圆阵性能的影响
4.6时差测向方法
4.6.1时差测向的原理及误差分析
4.6.2时差测量问题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4.7空间谱超分辨测向方法
4.7.1MUSIC算法基本原理
4.7.2典型阵列接收模型
4.7.3高分辨测向方法
4.7.4新算法小结
第5章LPI体制雷达信号的检测
5.1基于并行时频图像处理的LPI雷达信号检测方法
5.1.1现行信号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5.1.2新型LPI雷达信号截获策略的提出
5.1.3LPI雷达信号的高概率截获
5.1.4基于CWD时频图像径向积分的检测方法
5.1.5基于STFT与WVD联合弱化交叉项的检测方法
5.1.6处理策略选取
5.1.7算法仿真及性能分析
5.2基于PAHT及频域检测的LPI雷达信号截获
5.2.1基于PAHT变换的LPI雷达信号检测方法
5.2.2基于FFT与分段自相关函数的频域检测方法
5.2.3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3基于盲处理的多分量条件下LPI信号的检测
5.3.1常规信号对LPI信号检测的影响
5.3.2现有多分量检测算法处理效果分析
5.3.3新的多分量分析处理模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5.3.4基于FastICA的多分量雷达信号盲分离
5.3.5信号与噪声的判别方法
5.3.6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第6章LPI体制雷达信号的识别
6.1改进BPR算法在LPI雷达信号识别中的应用
6.1.1基于传统识别算法的分类器设计很难适应LPI雷达信号
6.1.2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的识别新方法
6.1.3LPQ特征向量提取方法的改进
6.1.4BPR识别分类器性能分析
6.1.5改进BPR分类器设计的提出与实现
6.1.6实验数据分析
6.2基于PFRFT的LPI雷达信号波形识别算法
6.2.1LPI雷达信号脉内调制模型
6.2.2基于PFRFT的LPI信号识别算法
6.2.3算法总体流程
6.2.4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6.3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雷达辐射源识别算法
6.3.1算法数学分析与描述
6.3.2识别置信度与判决模型
6.3.3算法整体流程
6.4基于改进相位差分法的LPI雷达信号调制类型分类
6.4.1常规识别算法的局限性分析
6.4.2改进的短时傅里叶变换
6.4.3改进的相位差分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6.4.4综合识别算法
6.4.5实验及性能分析
6.5雷达脉压信号脉内调制类型识别
6.5.1调制类型识别算法存在的问题
6.5.2脉内信噪比的估计
6.5.3基于AR功率谱的分类特征参数提取
6.5.4基于分类特征参数的信号识别
6.5.5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
6.5.6小结
第7章雷达信号的参数估计
7.1调频信号的参数估计
7.1.1非线性调频信号的参数估计
7.1.2正弦调频连续波的参数估计
7.1.3线性调频连续波的参数估计
7.1.4小结
7.2频率编码信号参数估计
7.2.1概述
7.2.2非线性调频信号参数估计
7.2.3小结
7.3相位编码信号参数估计
7.3.1小波变换法的局限性
7.3.2改进尺度的小波变换法
7.3.3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7.3.4小结
7.4多相码信号参数估计
7.4.1传统算法局限性分析
7.4.2基于改进的FrFT的参数估计法
7.4.3性能分析及仿真实验
7.4.4小结
7.5混合调制信号参数估计
7.5.1FSK/PSK信号参数估计
7.5.2PSK/FSK信号参数估计
7.5.3小结
第8章阵列误差背景下的高分辨率测向
8.1幅相误差背景下的波达方向估计
8.1.1引言
8.1.2幅相误差的数学模型
8.1.3幅相误差对波达方向估计算法的影响
8.1.4基于均匀线阵的幅相误差自校正算法
8.1.5基于均匀圆阵的幅相误差有源校正算法
8.1.6基于均匀十字阵的幅相误差自校正算法
8.1.7小结
8.2互耦误差背景下的波达方向估计
8.2.1引言
8.2.2互耦误差的数学模型
8.2.3互耦误差对波达方向估计算法的影响
8.2.4基于均匀线阵的互耦误差自校正算法
8.2.5基于均匀圆阵的互耦误差自校正算法
8.2.6基于均匀十字阵的互耦误差自校正算法
8.2.7小结
8.3多误差背景下的波达方向估计
8.3.1引言
8.3.2基于均匀线阵的多误差数学模型
8.3.3基于均匀线阵的多误差自校正算法
8.4小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