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实验基础知识
第一章测量结果的评定及数据处理7
第一节测量及其分类7
第二节误差及其分类8
第三节系统误差的发现与消除10
第四节随机误差的统计分布12
第五节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14
第六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21
第七节实验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23
第八节用通用软件处理实验数据31
习题35
第二章物理实验中的通用基本仪器36
第一节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36
第二节测微目镜38
第三节测量望远镜39
第四节天平40
第五节水平仪42
第六节电表43
第七节标准电阻、标准电池45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八节电阻箱46
第九节滑线变阻器47
第十节可调电容箱48
第十一节直流电源49
第十二节示波器50
第十三节万用表52
第三章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56
第一节零位调节56
第二节水平、铅直调节56
第三节消除螺旋间隙误差的调节57
第四节仪器初态和安全位置调节57
第五节逐次逼近调节58
第六节电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及电路连线59
第七节电路故障的发现与排除60
第八节消视差调节61
第九节光学实验操作基本要求61
第十节光路共轴等高调节62
第四章物理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63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一节比较法63
第二节放大法64
第三节补偿法65
第四节转换法66
第五节模拟法67
第六节平衡法68
第七节干涉、衍射法69
第二篇基础物理实验
第五章力学实验73
实验5-1钢丝杨氏模量的测定73
实验5-2转动惯量的测量78
实验5-3波尔共振实验86
第六章热学实验92
实验6-1混合法测定比热容92
实验6-2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96
第七章声学实验100
实验7-1空气中声速的测定100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实验7-2多普勒效应与应用105
第八章电学实验109
实验8-1伏安特性研究109
实验8-2惠斯通电桥的原理与应用112
实验8-3交流电桥测量电容和电感118
实验8-4灵敏电流计的研究122
实验8-5十一线电位差计测电动势127
实验8-6电表的扩程与校准131
实验8-7放电法测量高电阻136
实验8-8双电桥测量低电阻139
实验8-9模拟法测绘静电场144
第九章光学实验147
实验9-1透镜焦距的测定147
实验9-2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150
实验9-3折射率的测定157
实验9-4光栅常数的测定166
实验9-5双棱镜干涉测波长169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实验9-6偏振光及其应用172
第三篇综合与近代物理实验
第十章综合物理实验181
实验10-1微小形变的电测法181
实验10-2光纤压力与位移传感测量185
实验10-3热敏电阻温度系数测定189
实验10-4晶体声光效应192
实验10-5霍耳效应测磁感应强度196
实验10-6光源辐射能谱的测定202
第十一章近代物理实验209
实验11-1迈克耳孙干涉仪209
实验11-2巨磁电阻磁阻特性测量216
实验11-3金属逸出功的测量219
实验11-4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224
实验11-5激光全息照相228
第四篇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第十二章实验设计基本知识237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一节实验系统的组成和实验设计的程序237
第二节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在设计实验中的作用238
第三节实验方案选择原则239
第十三章设计性和研究性物理实验244
实验13-1重力加速度测定244
实验13-2热敏电阻温度计的设计与制作245
实验13-3固体材料线膨胀系数测定246
实验13-4白炽灯炮灯丝非线性电阻特性研究248
实验13-5火焰熄灭后水面上升现象的研究248
实验13-6轻绳摆研究249
附录250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250
附表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250
附表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250
附表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250
附表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251
附表5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251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附录二常用物理参数252
1. 基本物理常量(CODATA2014推荐值)252
2. 20℃时常用物质的密度252
3. 标准大气压下不同温度时纯水的密度252
4. 我国部分城市的重力加速度253
5. 20℃时部分金属的拉伸杨氏模量*253
6. 物质中的声速254
7. 部分物质的比热容254
8. 水和冰在不同温度下的比热容255
9. 不同温度下蓖麻油的黏度系数255
10. 金属和合金的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数255
11. 实验室常用光源的可见谱线段波长256
12. 某些气体的折射率(标准状态下,波长589.3nm的D线)256
13. 某些液体的折射率 (相对于空气,波长589.3nm的D线)256
14. 某些固体的折射率(室温, 相对于空气,波长589.3nm的D线)256
15. 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参考端为0℃)257
16. 常用材料的线膨胀系数(×10-6/℃)258
参考文献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