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无人机电磁兼容背景知识
1.1无人机系统介绍1
1.1.1无人机的类型与功能1
1.1.2无人机日益受到重视4
1.1.3无人机系统组成4
1.1.4无人机的优势和劣势6
1.2电磁兼容概述6
1.2.1电磁兼容问题的提出6
1.2.2电磁兼容的定义6
1.2.3电磁兼容三要素7
1.2.4电磁兼容的特点13
1.3电磁兼容的重要性14
1.3.1电磁不兼容带来的影响14
1.3.2电磁兼容的强制性14
1.4电磁兼容标准与规范15
1.4.1标准与规范的定义15
1.4.2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15
1.4.3电磁兼容标准的结构与分类16
1.4.4主要标准16
1.4.5国家军用标准16
1.4.6标准的发展17
第2章无人机系统电磁兼容问题19
2.1无人机系统的预期电磁环境19
2.1.1无人机外部电磁环境19
2.1.2无人机内部电磁环境26
2.2电磁环境对无人机系统的影响27
2.2.1辐射干扰的影响28
2.2.2传导干扰的影响29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2.3工程研制中发现的电磁兼容问题31
2.3解决无人机电磁兼容问题的方法和步骤34
第3章无人机系统电磁兼容分析36
3.1无人机电磁兼容研制要求36
3.2频率与频段的选择37
3.3无人机电磁环境分析38
3.4标准的选用和剪裁41
第4章无人机系统电磁兼容设计43
4.1无人机电磁兼容设计概述43
4.1.1电磁兼容设计参数43
4.1.2电磁兼容设计原则45
4.1.3电磁兼容设计要求45
4.1.4电磁兼容设计方法46
4.2无人机系统级的电磁设计47
4.2.1数据链体制47
4.2.2系统总体布局47
4.2.3系统兼容接口设计49
4.3无人机部件、分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49
4.3.1发动机50
4.3.2机载发射机51
4.3.3机载接收机51
4.3.4传感装置52
4.3.5舵机及执行机构53
4.3.6飞行控制计算机53
4.3.7天线、馈电与伺服控制设备55
4.3.8数据处理设备56
4.3.9电源56
4.3.10电机和电气设备57
4.4电路级电磁兼容设计57
4.4.1电源电路57
4.4.2模拟电路58
4.4.3射频电路58
4.4.4数字电路59
第5章电磁屏蔽60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5.1概述60
5.2屏蔽机理60
5.2.1静电屏蔽60
5.2.2交变电场的屏蔽62
5.2.3低频磁场的屏蔽64
5.2.4高频磁场屏蔽66
5.2.5地磁场屏蔽67
5.2.6电磁场的屏蔽67
5.3屏蔽效能68
5.3.1导体平板的屏蔽效能69
5.3.2孔缝电磁泄漏75
5.3.3截止波导的电磁泄漏78
5.4孔缝泄漏的抑制80
5.5电磁屏蔽设计85
第6章EMI滤波器86
6.1概述86
6.1.1EMI滤波器的功能86
6.1.2EMI滤波器的分类86
6.1.3EMI滤波器的特点88
6.2电源EMI滤波器89
6.2.1网络结构及元件参数90
6.2.2插入损耗90
6.2.3电源滤波器的技术数据92
6.2.4军用标准对电源滤波器Cy类
电容的要求94
6.2.5开关电源EMI滤波器95
6.2.6微波低通滤波器96
6.3EMI滤波器设计原则与使用指南98
6.3.1EMI滤波器设计原则98
6.3.2滤波器使用指南101
第7章接地与搭接112
7.1概述112
7.1.1搭接和接地的定义112
7.1.2搭接和接地的目的113
7.1.3搭接和接地的应用场合114
7.2接地的基本知识114
7.2.1接地电阻114
7.2.2接地分类与方式116
7.3接地的实施117
7.3.1EMI控制接地117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7.3.2金属件及接插件接地123
7.3.3电子设备混合接地125
7.3.4无人机机载电缆的接地125
7.4接地设计指南126
7.5搭接127
7.5.1不良搭接带来的后果127
7.5.2对搭接电阻的要求128
7.5.3搭接方法和注意事项128
7.5.4搭接的测量129
7.5.5搭接设计指南131
7.5.6典型搭接实例132
第8章元器件、线缆、连接器EMI控制133
8.1概述133
8.2元器件特性133
8.2.1无源器件的噪声与干扰特性134
8.2.2有源器件的噪声特性136
8.2.3具有抑制电磁干扰能力的元器件138
8.3元器件的敏感特性139
8.3.1运算放大器、稳压块和比较器140
8.3.2TTL与CMOS器件142
8.3.3线驱动器与接收器145
8.3.4双极型晶体管与二极管146
8.3.5获得敏感度数据的方法149
8.4正确选择和使用元器件149
8.4.1元器件选择的准则149
8.4.2元器件的正确使用149
8.5导线的特性与分类150
8.5.1导线的集总参数特性150
8.5.2导线的分布参数特性152
8.5.3导线、电缆的分类154
8.6双绞线与光缆155
8.6.1双绞线155
8.6.2光纤156
8.7布线指南157
8.7.1印制电路板布线设计157
8.7.2飞机布线指南158
8.7.3布线程序160
8.8连接器160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8.8.1高频、低频连接器161
8.8.2连接器使用注意事项162
第9章静电与电磁脉冲的防护164
9.1静电和电磁脉冲防护的必要性164
9.2静电安全管理166
9.2.1静电管理的内容166
9.2.2静电管理指标166
9.2.3静电常规检测167
9.3静电防护机理与技术168
9.3.1静电防护机理168
9.3.2防护技术168
9.3.3防静电器材与设备170
9.4静电防护技术的应用170
9.4.1电子元器件的静电防护171
9.4.2飞行器的静电防护172
9.5雷电和EMP的防护174
9.5.1雷电与EMP防护的思路174
9.5.2防护装置与防护技术176
9.5.3飞行器与机载设备防护考虑176
第10章电磁兼容测量与诊断179
10.1电磁兼容测量的内容179
10.1.1设备或部件的电磁兼容测量179
10.1.2系统电磁兼容性测试181
10.2电磁兼容测量方法187
10.2.1电磁兼容测量的一般步骤187
10.2.2传导发射测量方法189
10.2.3辐射发射测量方法191
10.2.4传导敏感度测量方法192
10.2.5辐射敏感度测量方法192
10.2.6屏蔽效能测量193
10.2.7静电放电、EMP敏感度测量198
10.3电磁干扰诊断方法206
10.3.1诊断程序206
10.3.2诊断方法和诊断手段209
10.3.3应用实例分析210
第11章无人机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试验211
11.1电磁环境效应试验211
11.2基于战场环境适应性的无人机电磁仿真试验212
11.3电磁环境效应评估平台218
11.3.1系统电磁效应分析模型218
11.3.2电磁环境效应评估平台220
11.3.3电磁环境效应评估流程221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1.3.4电磁环境效应评估平台的关键技术223
11.4电磁环境效应评估准则224
11.4.1系统评估准则225
11.4.2性能评估准则225
11.4.3基于统计特征的评估准则228
11.4.4评估准则应用指南229
第12章电磁兼容工程管理231
12.1工程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地位及其必要性231
12.2电磁兼容工程管理内容232
12.3产品寿命周期中的电磁兼容质量控制235
参考文献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