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图书展示工业技术 > 多 维 成 像
图书展示
  • 书名 多 维 成 像
  • 书号 978-7-118-11876-6
  • 作者 [美]Bahram J
  • 出版时间 2019年9月
  • 译者 孙志斌,俞文凯
  • 版次 1版1次
  • 开本 16
  • 装帧 平装
  • 出版基金
  • 页数 418
  • 字数 486
  • 中图分类 TP72
  • 丛书名
  • 定价

成像科学工程在传感方式、显示媒介、数字领域和消费品等方面发展迅速。 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在材料、传感器、显示器、算法和应用等多个科学创新 学科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今,“光学图像”这一术语的概念不仅涵盖图像形成、 关于图像的多种分析、图像重建和可视化技术,还包括计算机视觉、太赫兹频率、 电磁成像、医学成像、图像处理算法以及三维图像传感等。 在过去的20年中,先进成像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显微镜学中出现了很多 新方法,用以克服传统的分辨率极限。这一领域的发展得益于计算机成像技术 惊人的研究成果。通过浑浊散射介质成像方面的进展使得我们可以获得高分辨率 图像,无论是观测生物体中的深层组织,抑或是通过地基望远镜观测宇宙。生命 科学中的光学领域融合了用于活体生物材料的无损成像的新方法和工具, 以用于疾病的研究、诊断和治疗。量子成像中的纠缠光 子源提供了在低照度条件下高质量成像的可能。为此,我们必须引入更多快速发 展的领域,如现代自适应光学、核医学成像,还有为单细胞研究开辟新道路的 光镊技术,以及在先进成像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空间光调制器技术等。 近年来,随着多种三维成像技术的引进,成像系统快速发展,这些技术包括: 数字全息术、全景成像、组合投影视图、光场、多光谱成像、偏振成像、时域复 用;用于压缩感知或计算成像等领域的新型算法的发展;新型光源的应用,如 超短波激光器、激光二极管、超连续谱光源;等等。在发展新型成像技术的同时, 我们也可以通过增加不同探测器阵列的像素数以及降低像素大小,来大幅提高图 像分辨率。人们已经意识到,在很多情况下,不光要测量物体的空间强度分布, 还要测量图像的其他有用维度,如光谱、偏振、光学相位或三维结构等,这将 促进多维成像的发展。因此,偏振相机、多光谱传感器、全息技术、三维可视 化装置等的发展引发了大量的多学科融合,并与专门的算法相结合,以构建多维 成像系统,获得多种应用,包括医学、国防与安全、机器人学、教育、娱乐、环 境和制造业等。 鉴于人们对多维成像的研究、发展和教育有着极大的兴趣, 本书旨在概述顶尖的研究者和教育家在多维成像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本书会向 读者介绍这一多学科交叉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对于那些对该领域最新发展感兴趣 的学生、工程师和科学家而言,本书的全面多维成像技术纵览将对其大有裨益。 本书阐述了多维成像领域中重要主题,每一主题具体描述了基本原理、方法、技 术、新发展、应用和相关参考文献。本书共17章,分成四个部分:多 维数字全息技术、多维生物医学成像与显微镜学、多维成像与显示、光谱和偏振 成像。这些章节都是由这些领域最杰出的研究者和教育家所撰写的。 我们衷心感谢作者们的杰出贡献。感谢Wiley的编辑和职员所给予的支持和 帮助。 谨以此书献给我们已故的朋友Fumio Okano博士。

下载附件

留言列表

目前没有相应的留言信息。

 
标题:
*  
评论内容:
*  
评论人:
*  
联系方式:
*  
验证码:
*  
   
相关图书推荐
无此相关商品!

售书电话(010)88540777   传 真(010)88540776  总编室(010)88540559  E-mail to:gfgycbs@ndip.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京ICP备06025804号 国防工业出版社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